樟香是什么香
作者:胡浩云/文 楊志堅/圖來源:普洱雜志 時間:2007-09-28 00:00閱讀:0次
鄧時海的《普洱茶》說普洱茶香氣有四大類,為青香、荷香、樟香和蘭香。他以為蘭香來自樟香和青香的混合陳化,樟香和蘭香必須是云南省舊茶園喬木茶樹與樟樹混生,根系交錯生長。目前的“灌木” 茶沒有樟香蘭香因為沒有和樟樹混生,因此現在的普洱茶香就只有荷香和青香了。而且一般的人會把青葉香和芳蘭香混在一起。我對此說法曾是半信半疑,去了那些舊茶園甚至看過原始野生茶之后才知道他錯了。
首先云南適制普洱茶的樹種都是喬木型。恰恰無性繁殖新植密栽茶園(臺地)的茶樹都是標準統一的喬木種。其次中國很多好茶都有蘭香,正是灌木種。如果普洱茶必須是長在舊茶園還要和樟樹混生,并存放多年才能轉化成蘭香,那么普洱茶還算“茶中之茶”(鄧時海語)嗎?
也許鄧前輩的錯誤來自誤讀。在《普洱茶》四十四頁看到他所引用資料說樟茶混生則品質優異。他進而引申推論出“云南有很多樟樹林, 且和“喬木” 普洱茶樹長在一起根交錯。茶樹就從根吸收樟樹的香氣和效力。不僅如此,還因為樟樹的枝葉也散發樟香,茶樹的鮮葉直接吸收儲存樟香?!?BR>不止鄧時海,甚至包括一些權威的書籍。例如《普洱茶》所引用《中國名茶志》上也有此誤解,說名茶香是吸收了混生植物的香。如介紹碧螺春“因為茶園和果園種在一起,根脈相通,花香果香陶冶碧螺春從而具有花果香的天然品質?!?不知我小時喝過的仁化三寶“蘭花,白毛茶,香菇” 之一的白毛茶現在有沒有宣傳說他的蘭香來自仁化野蘭花呢?
這樣的觀點作為宣傳茶園生態環保則可,拿來解釋茶香不但牽強附會。而且從多方面都是根本錯誤的。
第一 、如果和樟樹混生就可以出樟香,那么今后的茶園茶很易有樟香。種樟樹就行了。實際勐海地區現在也在發展樟茶間種呢?在新植密栽茶園經??梢钥吹秸翗?,一小片茶園就有幾棵。反倒是老茶園各種植物混生的樟樹卻少之又少,原始森林中經??梢姶笳翗?,但從其與野生大茶樹的距離來看根部不會交錯。那么今后應該是新茶園才有樟香,老茶園和野生大茶樹反倒沒有所謂的“樟香”。西雙版納的樟腦,又主要產于勐??h。樟樹的分布以勐??h城所在地勐海壩子為中心。向勐宋、勐遮、勐混幾個壩子的邊沿和勐崗等地輻射。據勐??h科委8 0年代末期普查,當地共有樟樹3 2 3 4 9 9 株, 7 0 % 分布于勐??h壩子周圍。直到近代, 勐海才開始建立純樟林。清朝的貢茶和號級茶甚至印級茶,據說都是用思茅地古六大茶山的茶箐作原料的。
第二、良好的香氣是因為鮮葉品質好,加上適當的工藝特別是適度的走水萎凋及烘焙的結果。農作物與茶樹間種是有效提高茶樹鮮葉產量和質量的方法(非洲某些地區除外) 。在茶樹邊種植作物主要是經濟作物,例如勐海種樟樹,勐臘和海南種香蕉或橡膠,江蘇種桂花,梅花,玉蘭,桃樹杏樹等花果。主要還是考慮到經濟價值,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遮光防治病蟲害,防止單一作物的自毒性作用等方面。另外從古至今都知道茶樹的生長環境最適合向陽遮蔭之處。茶制品的香型千差萬別,就算單一茶園的制品也有各種香氣。例如從茶葉制作來說,隨著萎凋程度和各工序不同,依次會有臭青氣,清香,花香,花果香,熟果香等?,F在勐海在茶園大量種植樟樹,是否以后我們喝到的茶園茶(臺地茶)就都有樟香,勐臘和海南的茶都有橡膠味??磥斫窈笪覀兊倪x擇也太少啦?而且混生的環境樹種繁多,以專家權威的說法,那些混生的茶樹豈非諸味雜陳,味劣難售。鄧教授推薦的古董茶還有什么價值?
第三、如果樟茶混生根部交錯,普洱茶中就可以喝出樟香。那么既然混生植物與茶樹根部相連,造成茶有異香。這些植物同樣也會有茶香。于是我們喝與茶樹混生的茉莉花,玫瑰花甚至吃與茶樹混生的桃子梅子時就會喝到茶香,吃到茶味。今后再不用喝花茶吃茶梅。有可能嗎?香樟樹在版納很多,也有人煮水喝來治病。試問有誰喝過——有茶香的樟木水呢?我可以向大家保證,我在市面喝過的這么多種樟香茶。與我喝過的香樟木煮的水香氣是完全不同的。
第四、茶樹鮮葉中的芳香物質含量約為0.02%~0.05 % ,有100~200種芳香物質。經過各種制作工序后,綠茶內有3 0 0多種,紅茶有5 0 0種 。一般來說,茶葉香氣由一葉至三葉下降(嫩葉的主脈相對更高),而嫩梗最高。茶葉的各種香氣是由不同類型的芳香物質所決定,是多種生化成分的綜合體現。而且要超過人體感覺閾值的成分才能令人聞到香氣。喝茶不是喝到純凈的茶香最好嗎?又何必搬出什么樟樹桃樹桂呢!根據日本茶葉專家山西貞教授等人的研究,按香氣性質分組,茶葉的香氣大體可歸納為1 0種類別。茶葉香氣的分類:
1 .嫩芽幼葉的清香來自:順—3—己烯醇及其酯類。
2 .清淡爽快的鈴蘭香來自:芳樟醇
3 .溫和諧潤的薔薇香來自:2——苯乙醇,香葉醇
4 .甘甜濃厚的茉莉香來自:B ( 貝塔) ——紫羅酮、順——茉莉酮、茉莉酮酸甲酯。
5 .果實及干果類香氣來自:茉莉內酯及其它內酯類,紫羅酮類。
6 .木香來自:橙花椒醇等一倍半萜烯類,4——乙烯基苯酚。
7 .青苦沉悶的氣味來自:吲哚類。
8 .糖香及烘炒香來自:吡嗪類, 吡咯類及呋喃類化合物。__
9 .陳茶香來自:反— 2 — 順— 4 — 庚二烯醛,1—戍烯—3—醇等。
1 0 .青草氣和粗青氣來自:正己醛、異戊醇,順—3—己烯醛等。
第五、從生物進化角度來看,不同種的生物都有互相排斥的特性。而且越高級的生物越明顯。例如人類,除了同卵雙胞胎之間的器官移植都會有強烈的排斥作用。植物在億萬年進化過程中,也有自我保護,排斥異體的本能。因此才有了植物分類的依據之一。不同科屬的植物是難以雜交育種的。固然這世界上還有寄生植物,但是以損害寄主的利益或生命為代價的。還有共生的一般就是真菌,能夠為植物提供含氮養分。從來沒有看過任何科學研究說過兩種高等植物根系交錯,竟然有利生長甚至交換營養物質和效力的。
綜上所述,有可能喝到各種香味的茶,卻與樟樹等沒有直接的關聯。
(本刊發表時有所刪節,需要原文者,請與本刊編輯部聯系)
下一篇:普洱也可以很時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