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資訊 > 新聞

微聊普洱丨茶湯渾濁,怎么回事?

作者:普洱雜志來源:普洱雜志 時間:2022-11-27 15:25閱讀:0


無論喝什么茶,我們都希望眼前的茶湯清透明亮,甚至將其視為評判茶葉品質的一個標準。那么,如果茶湯中有些渾濁,是否就可以斷言說此茶品質不佳呢?

@吃茶青年:

影響茶湯透亮的原因有先天品質,也有后天沖泡,我們還得分開辨別。

一、茶原料導致的渾濁,采摘時的原料問題會導致普洱茶茶湯的渾濁

1、出現“毫渾”現象,就會導致茶湯渾濁,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茶品原料幼嫩,茶菁上就會有較多的絨毛,這也就是茶毫,在沖泡的時候,這些絨毛就會漂浮在茶水中形成“毫渾”。尤其是普洱春茶,會經常出現這種情況。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一件壞的事情,反而是一件好事,因為它說明這些原料茶箐肥壯,茶毫豐富,是茶品原料等級高的證明。

2、茶葉原料本身低的原因也造成湯色渾濁。

3、在雨水天采摘和制作的茶,相對于其他時候采摘的茶葉茶湯會更容易渾濁。

微信圖片_20221226153230.jpg

二、生茶渾濁,工藝不到位

普洱生茶在沖泡時茶湯有明顯的渾濁跡象,一般是由工藝不到位造成的,主要體現在殺青、攤涼、晾曬三個重要的初制環節。

首先是殺青受悶。鮮葉在殺青過程中如果馬虎大意,就可能導致茶葉被悶到,進而損壞茶葉品質,形成茶湯渾濁;茶青的工藝師需要時刻關注鍋溫、透氣、翻炒速度等。

其次是攤涼過厚。鮮葉殺青過后,揉捻之前,要經過攤涼冷卻。如果場地有限,將茶葉堆積得比較厚,時間長了,下面的茶葉就容易受悶,被悶到的茶葉就有可能渾濁。

最后是干燥不徹底。茶葉揉捻成條后需要陽光曬干,在高海拔茶山上遇到陰雨天氣,茶葉干燥的過程會非常緩慢,如果攤開密度大,茶葉就有可能2天才陰干,導致茶湯渾濁。
三、沖泡和撬茶導致的渾濁
如果在撬茶時,把茶撬得太碎,或者在沖泡時茶末本身太多,也會造成茶湯渾濁的現象,這就要考驗茶友們各自的撬茶功力了,是茶友們可以避免茶湯渾濁的一種辦法之一。沖泡手法每個人看似一樣,實則相差何止萬里,要不然也不會有調茶師這個工作了。如果注水時水勢太猛,并且直接沖向茶葉,都會導致茶湯渾濁,從而浪費好茶。

微信圖片_20221226153232.jpg

@李晨悅:

茶湯還會出現“冷后渾”的情況,就是茶湯降溫后出現很多像棉花團一樣的物質漂浮在茶湯中。其實這不是茶有質量問題,而是因為茶湯中的一些物質在溫度降低后會形成“絡合物”,懸浮在茶湯中,能夠被肉眼所見。恰恰說明茶湯中的內質豐厚。

原文刊載《普洱》雜志

2019年9月刊
編輯丨越山


 

普洱●中國普洱茶唯一專業雜志 COPYRIGHT (C) 版權所有 2007 普洱雜志社

滇ICP備11003493號-1  云新出科通[2011]1號  滇公網安備 53080202000230號

黄片在线视频,黄片直接看,黄片中文字幕,黄色av网站